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如何進行熱訓練

在熱訓練期間,你會在高溫壓力下進行運動。你應該會感到非常炎熱並且大量出汗,且你的熱負荷指數(Heat Strain Index)應該會上升。你可以透過在溫暖和潮濕的天氣中運動、穿著保暖衣物,或兩者結合來增加熱負荷。在室內時,你應該限制空氣流通,換句話說,就是不要使用電風扇!

熱安全

在進行熱訓練之前,請閱讀《熱安全》文章。過度暴露於高溫環境下可能對健康造成危險,並導致如脫水、熱衰竭等與熱相關的疾病,甚至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引發致命的中暑。為了降低過熱和脫水的風險,請在熱訓練之前、期間和之後都要大量飲水。如果你出現頭暈、噁心、麻木、刺痛、肌肉痙攣、頭痛、意識模糊、暈厥等與熱相關的症狀,請立即停止運動並尋求醫療幫助。

選擇溫暖炎熱的氣候

在進行熱訓練時,若不穿額外的衣物,最有效的氣溫應至少為 30°C,在高濕度下,即使氣溫較低,也能有效進行熱訓練,無需穿著過多衣物。在較涼爽的環境中,你可以穿多一些衣物來增加熱負荷。然而,若氣溫低於 15°C,則可能難以產生足夠的熱負荷。理想的情況是,熱訓練時的環境條件應與你所準備的比賽氣候條件相似或更為嚴格。

或者,穿更多

在較涼爽的條件下,你需要穿著額外的衣物。可以將其視為在你身體周圍創造一個溫暖和潮濕的微氣候—你自己的私人桑拿室。

所穿的衣物類型也很重要。例如,你不希望外層衣物被汗水濕透,因為這會使皮膚降溫。你可以嘗試哪種穿著方式最適合你,但以下方法對大多數人有效:

 

上半身:

  • 貼身的長袖尼龍緊身衣
  • 外面加一層防水層(例如雨衣),以防止汗水蒸發
  • 雨衣外再穿一層厚的保暖層(雨衣能防止保暖層被汗水濕透)

下半身:

  • 尼龍緊身褲

配件(在較低的氣溫下可能需要):

  • 保暖帽
  • 手套

或者,在五金行購買一套油漆防護衣也非常有效

 

注意:如果環境溫度過低,可能會難以產生足夠的熱壓力。

熱訓練

大多數人會選擇騎自行車或跑步來進行熱訓練,雖然使用其它形式的運動進行熱訓練也是完全可行的。室內訓練在熱訓練中非常受歡迎,因為它很容易控制溫度和強度。 

 

(重要提醒:進行重量訓練時不應進行熱訓練,因為過熱會增加在劇烈運動中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的風險。)

 

 

讓我們熱起來吧!

  • 首先進行短暫的熱身。
  • 將你的功率/速度提高到中等強度(對於騎自行車者來說是FTP的75–90%,對於跑者則是半馬的配速)。
  • 您的目標是達到熱區間3(熱負荷指數為3.0–6.9)。這可能需要20–40分鐘。

 

保持熱度

  • 在熱區間3(熱負荷指數3.0–6.9)中持續訓練30–80分鐘(最典型的是45–60分鐘)。
  • 為了保持在這個目標範圍內,你可以調整強度或穿著。記住,調整時熱負荷指數會有延遲反應。
  • 注意,即使功率/速度保持不變,心率也會上升。為了避免心率過高,大多數人會保持心率穩定並逐漸降低功率/速度。跑者在熱身結束時慢走也相當常見。
  • 體溫調節因人而異。對於一些運動員來說,熱負荷指數3.0會感覺非常具有挑戰性,而對其他人可能需要達到5.0才會得到良好的適應。欲了解更多資訊,請參見《熱區間的個體差異》文章。
  • 如果你的第一次熱訓練感覺過於困難,試著只在熱區間3中訓練20分鐘。隨後的訓練會感覺更輕鬆,你可以逐漸增加訓練時間和強度。
  • 不要過度訓練!保持你的核心體溫低於39°C,熱負荷指數低於7.0,並將在熱區間3中的時間限制為最多100分鐘。
  • 你將會大量出汗,因此記得補充水分!脫水不會提高熱身訓練的品質,甚至可能會有危險。脫水的跡象包括:口乾舌燥、尿量少且顏色深、汗水有氨味、感到頭暈、頭痛。

小提示:要估算你流失多少汗水,請在運動前後測量體重,並計算你喝了多少水(1毫升水=1克)。(運動前體重 - 運動後體重)+補充的水分(以公斤計算)=你的流汗量(以公斤計算)

被動升溫

本文中的資訊適用於運動熱訓練。通過桑拿或熱水浸泡進行的被動熱訓練,CORE APP尚未支援追蹤。此外,CORE感測器在桑拿或熱水中不準確,不應在這些環境中使用。

 

被動升溫在與運動結合時效果最佳。建議在熱訓練後進行20–40分鐘的桑拿(空氣溫度≥80°C)或熱水浸泡(水溫40°C)。注意:確保你逐漸適應這些訓練,以免出現不適。為了減少被動升溫過程中血壓的下降,我們建議你不時移動四肢。起身時緩慢移動,以避免暈厥!在進行被動升溫之前,請閱讀《熱安全》一文。

如何熱適應

要適應熱適應,你需要進行多次熱訓練。詳細了解熱訓練計劃,請參閱《提升你的熱適應分數》一文。

參考文獻

Daanen HAM, Racinais S, Périard JD. Heat acclimation decay and re-induction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Sports Med. 2018;48(2):409-430. 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40279-017-0808-x. 

 

Esh, CJ, Carter, S, Galan-Lopez, N. et al. A Review of Elite Athlete Evidence-Based Knowledge and Preparation for Competing in the Heat. J Sci Sport Exerc. 2024. 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42978-024-00283-y 

 

Heathcote SL, Hassmén P, Zhou S, Stevens CJ. Passive Heating: Reviewing Practical Heat Acclimation Strategies for Endurance Athletes. Front Physiol. 2018;20;9:1851. https://doi.org/10.3389/fphys.2018.01851. 

 

Pryor JL, Johnson EC, Roberts WO, Pryor RR. Application of evidence-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heat acclimation: Individual and team sport perspectives. Temperature. 2018;6(1):37-49. https://doi.org/10.1080/23328940.2018.1516537. 

 

Racinais S, Hosokawa Y, Akama T, et al. IOC consensus statement on recommendations and regulations for sport events in the heat. Br J Sports Med. 2023;57(1):8–25. https://doi.org/10.1136/bjsports-2022-105942.